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我们为什么钟爱西安的夜晚?

2023-08-10 18:13:05        来源:   腾讯网

近日

新华社刊发了多篇稿件

关注西安丰富夜间生活


(相关资料图)

西安的夜有多美?

一起来看

古都西安:

后备箱集市丰富夜间生活

7月4日,游客在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的后备箱集市游览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下午五点半,太阳仍然悬在天空,映射出灞河的粼粼波光。微风携带着热腾腾的空气扑面而来,“90后”李佳嵘打开汽车后备箱,开始布置自己的小摊位。

“我自己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,晚上来摆摊儿不完全是为了挣钱。这里可以结交到许多朋友,比窝在家里玩手机、看电视有趣。”李佳嵘说,缘于摆摊儿,她已经建起一个200多人的同好群,平时有空会约着一起骑车、兜风。

李佳嵘的摊位设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,临近宽阔的灞河。据她介绍,三年前陆续有年轻人到这里摆摊,因附近曾有一家名为“后海”的餐厅,所以人们渐渐将这片地方称为“西安后海”。

地处内陆腹地的人,对大海总是格外向往。穿城而过的灞河满足了西安人的这种向往。落日余晖映在流淌的河面上,壮观的斜拉桥绚丽夺目,河岸的灯光五彩斑斓,犹如星光点缀其中,营造出一副别样的城市夜间氛围。漫步灞河岸边,晚风拂面,河景醉人,品味咖啡,品尝美食,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。

后海资料图

夏夜,这里便成为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打卡地。许多像李佳嵘一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,一边摆摊儿,一边结交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。

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,使得“西安后海”迅速走红,但拥挤的人群给附近交通、管理等带来挑战。今年以来,浐灞生态区综合统筹安排交警、城管、保洁等力量,引导周边地区有序发展。一个更加成熟的夜间创意集市逐渐形成。

后海资料图

年轻的摊主发挥艺术创造力,精心布置的陈设和装饰品,把摊位打造成一个个小小的艺术空间,充满了时尚文艺气息。现场烹饪的食品,香气四溢,烟火气十足,满足了年轻人“吹着海风,吃着烧烤”的畅想。

“这里以前是由年轻人自发形成的集市,公司介入运营后,从品牌招募、食品安全、从业人员资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改善。目前,整个集市有180个商户,以年轻人为主,每天晚上人流量达两三万人次。”运营“西安后海”的一家企业负责人王译说。

后海资料图

除了社交娱乐外,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在“摆摊儿”中锻炼自己,寻找商机。27岁的王世豪便是其中之一。白天在建筑公司工作的他,夜晚在“西安后海”经营着一个汉堡摊位。为此他提前注册了一家餐饮公司。

7月4日,游客在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的后备箱集市游览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“从摆摊学起,交最少的学费,学最实用的课。”王世豪说,从摊位布置、原材料采购、口味研发,他都亲自把关。小小的摊位成为他实现创意的大舞台。

专注于文旅研究的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崔琰认为,“西安后海”作为一个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景点,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西安的一些老牌旅游景点,催生了火热的夜间后备箱集市,打造出一个独特新颖的城市夜间消费形态。

“后备箱集市等新消费场景的出现,反映了一部分年轻群体的生活观。有的是为了生计,有的不一定缺钱,带着一种玩的心态追逐一种潮流,因为开车卖东西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。一定程度上,这也为一些年轻人探索创业梦提供了机会。”崔琰说。

太阳渐渐沉没于灞河边际,灞河沿岸熙攘喧闹,人流涌动,打扮靓丽的男孩女孩穿梭其中,时不时停下打卡拍照。

7月4日,游客在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的后备箱集市游览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行走其间,个性化的设计和标语随处可见:“把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”“咖啡、奶茶、柠檬茶,尝尽所有世间美味,笑对人生世态芳华”……“这些标语也表达了我们年轻人笑对人生的心态。”李佳嵘说。

每个夜晚,这种热闹的景象都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。

夜跑、夜骑……

在古都西安

感知中国夜间体育热度

8月6日晚,市民在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一处公园内锻炼。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

太阳落山不久,71岁的肖元春开始了例行的健身锻炼。肖元春的锻炼地点位于城市干道旁的一个“口袋公园”,这里摆放着单双杠、扭腰机等健身器材,家住附近的肖元春有时间就会来锻炼。

像肖元春一样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夜间锻炼的队伍。行走在夜间的西安城,公园里、马路上、河道边,夜跑、夜骑和从事球类运动的人群很多。

近年来,中国不断加大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,推动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打造“15分钟健身圈”,一些健身场所开放到深夜。

曲江池遗址公园资料图

热身、慢跑、拉伸,将运动数据上传至朋友圈。晚上9点,在西安的曲江池畔,赵文龙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夜跑“打卡”动作。

35岁的赵文龙有着近20年跑龄,他在10年前创办了“怪兽跑团”,吸引数千名各个年龄段的跑步爱好者加入。

8月5日晚,一场青少年冰球比赛在西安市“创聚冰雪”真冰场举行。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

近年来,跑团成员的夜跑形式之变让赵文龙颇为感慨。“最开始夜跑时,基本每周都会在大明宫、城墙、曲江池这些地标点组织上百人的活动。这些年西安各地建成了不少公园,跑步环境更加友好,大家可以通过运动软件在不同地点实现线上同跑。”赵文龙说。

西安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西安市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,积极加快城市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以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居民对公园的需求。

数据显示,拥有约1300万人口的西安市目前已建成“口袋公园”和绿地广场1000多个,绿道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。这些公园和广场很多都配套建设了健身设施,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便捷场所。

从城墙根到灞河边,从白鹿原到秦岭下,夜幕降临后总能看到一辆辆涂装精美的自行车飞驰而过。车上的骑行者身着五彩骑行服,英姿飒爽。今年29岁的赵文哲就是偏爱夜色的骑行者之一。

赵文哲加入的骑行群有300余名“骑友”,每天下班之前看看群内的“约骑”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。“夜晚骑行路况较好,而且还可以欣赏城市夜景,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,大家一起夜骑比较安全也很快乐。”赵文哲说。

不止是夜跑、夜骑,飞盘、腰旗橄榄球、陆地冲浪、酒吧棒球等夜间运动近年来也在流行,人们有了更多在夜晚挥洒汗水的选择。

今年6月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》显示,西安夜间经济繁荣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名行列,文体旅融合的“多点开花”助推了中国城市品质的提升。

美术馆、大剧院、博物馆……

古都西安

夜间文化体验更多元

7月4日,游客在西安美术馆参观“意大利当代艺术丝路行”展览。新华社记者 张思洁 摄

绿树荫浓夏日长。晚上6点,艳阳尚未褪去,古都西安的夜已悄然爬上檐梁,在一座座现代文化场馆中拉开帷幕。

来自重庆的游客李钧与陈冰,驻足于西安美术馆“意大利当代艺术丝路行”巡展的一件展品前,轻声讨论观展体验。他们告诉记者,在得知美术馆开放时间持续至晚间10点后,他们决定先参观艺术展览,待灯火璀璨再游赏位于同一街区的网红景点大唐不夜城。

大唐不夜城资料图

暑假来临,为了更好满足民众的夜间文旅体验需求,古都西安多个文化场所宣布延长开放时间,同时还延长了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夜间运行时长。

“暑期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出游越来越多,白天天气炎热,夜间出游体感温度更为舒适。文化场所延长开放时间,推出夜间文化体验新场景,为游客的夜间休闲、出游、参观提供了更多选择。”专注于文旅研究的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崔琰说。

大唐西市博物馆资料图

梳唐髻、着唐装,共同学习唐礼、唐茶……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“博物馆奇妙夜”,吸引不少孩子参与。

“中国古代就有夜游、夜娱、夜宴等传统,夜色下人们或吟诗赏月,或论道品茗。我们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活动中,让孩子们在长安西市原址上沉浸式感受古人的夜间生活,寓教于乐,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。”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说。

逛展、夜游博物馆……文化场所的夜间开放,丰富了夜间文旅产品的供给,折射出人们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追求。

这是在陕西大剧院上演的《托斯卡》剧照。新华社发

在陕西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、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《托斯卡》现场,来自长沙、现年60岁的王先生表示,自己是一名“歌剧迷”,此次特意来西安观看国内自制歌剧。

陕西大剧院歌剧制作人朱翊彰介绍,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,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多元,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需求愈发旺盛。今年4月,由陕西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演出的歌剧《茶花女》,开票30分钟就售出2000余张。

陕西大剧院资料图

据了解,今年以来,陕西大剧院及其关联剧场已上演歌剧、戏剧、舞剧、音乐剧、音乐会等多品类演出296场,90%以上都在夜间时段呈现。其中,在3月至6月共进行175场演出,观众累计达14.5万人次,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18%,平均上座率达到77.38%,呈现稳中有升的特点。

崔琰表示,美术馆、博物馆、大剧院等文化场所推出的夜间文旅场景,改变了“白天看庙、晚上睡觉”的传统旅游模式,丰富了民众夜间出游业态,有效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,带来夜间经济的消费联动,带动演艺、餐饮、娱乐、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,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。

站在美术馆门口的台阶上,陈冰注视着大唐不夜城街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,其中不乏绿裙粉黛者手持团扇,言笑晏晏。

“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,仿佛走进了欢闹的盛唐街市。”陈冰兴奋地说,“以前只觉得夜晚就是味蕾的盛宴,没想到也可以如此厚重、如此绵长。”

西安

古老与时尚并存

西安的夜到底有多美?

期待您亲自前往探索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